6月3日上午10时许,在宝丰县石桥镇田庄村,63岁的村民田喜成看到周边邻居都已经开始收麦,便戴上草帽,骑上三轮车,径直去村南的责任田,看看那块地的麦子熟不熟。
此时,村南地边的大树下早已站满了人,看着麦穗被晒得低着头,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今年的收成。见田喜成走来,邻居胡军强高兴地对他说:“您瞅瞅,咱这块地的麦都熟透了,志愿者正与县里的农机服务热线联系,为咱要机器哩!”
抬眼望去,一位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打电话:“我们这里有120亩地,都已熟透,需要两台收割机……”
不一会儿,两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如约而至,在树下等待的村民们立时沸腾了起来。
收割机奔驰在金黄的麦田里,一户挨着一户地收割。十几分钟后,田喜成的两亩小麦就收割完了。看着金灿灿的麦粒从收割机舱门倾泻而出,“哗啦啦”流进了三轮车的车斗里,田喜成老汉心里美极了。
“大叔,搂草机、打捆机、旋耕耙、播种机,我已经联系好了,马上来。我找两个人,帮您先回去摊摊麦,记着,来时带上玉米种!”红马甲是田庄村的包村干部杜法奇,他乐呵呵地对田喜成说。
去年,田喜成用收割机割完麦后,同家人顶着太阳,花费了整整一天时间,才把这两亩地的麦秸秆收拾完。今年,有了拾掇麦秸秆的新机器,确实是个好事,但不知道收费不收费,便问:“拾掇一亩地麦秸秆,多少钱?”杜法奇说:“免费的!”
田喜成一脸疑惑地问:“大热天,人家出车、出人、出力,还免费?”杜法奇说:“他们把这些麦秸秆都卖给了养殖场,做饲料用!”田喜成恍然大悟。
“这样的机会,说啥也不能错过。”说罢,田喜成急忙骑着三轮车回去,在两位志愿者的帮助下把麦子摊好,又急匆匆带着玉米种回到了地头。
偌大的地块里,收割机在一侧收割。火辣辣的太阳下,收割完的十几亩麦地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黄色的麦秸秆。另一侧,搂草机、打捆机和旋耕耙、播种机正在忙活。前面的搂草机把麦秸秆拾掇成了笔直的一行行,后面的打捆机把一行行麦秸秆吞进去,不时从舱门蹦出一个个方方正正的麦秸捆。几名壮汉正跟在后边把一个个麦秸捆往三轮车上装。腾出的麦茬地上,前面是旋耕耙对麦茬地旋耕,后面是播种机在播种。一条龙式的机械化抢收抢种的“神”操作,把田喜成看呆了。
“大叔,把玉米种给我!”这时,田喜成才回过神,慌忙把玉米种递给杜法奇。十几分钟后,田老汉的2亩地被耩上了玉米种。田喜成家村南的这两亩地,从收到耕到种,前后不足2个小时。
过去,到了收麦时节,农村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齐上阵,手割、肩扛、车拉……忙得筛子簸箕乱动弹,过个麦季,少说也得折腾十天半月。现在,从割麦到收麦秸秆,再到旋耕地、耩玉米,全部机械化,几天甚至几十分钟就麦罢了,田喜成觉得这一幕幕像是神话,自己也仿佛是做梦!
想着想着,田喜成嘴角漾起了甜甜的微笑,感慨地说:“农业机械化真好!省时、省力、效率高,等收罢秋,俺也流转100亩地,就种庄稼!”(记者 丁需学 通讯员 郭明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