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1年1月,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作为豫西丘陵山地旱作农业区的伊川县吕店镇,在没有大面积流转农民承包地的前提下,逐年扩大了传统优质农作物谷子的连片种植面积,全镇67000多亩耕地,春谷、夏谷种植面积达40000亩。
但40000亩谷子中,三五十亩小规模土地流转的面积仅仅2000亩,更多的土地还是农户自己管理。
吕店镇靠什么把一家一户的“面条田”种成了谷子万亩方?本报记者八次深入田间地头采访,发现了基层政府引导服务的“三赢”创新模式:政府背书奠定产业发展基础,小农户积极加入增收,企业靠服务获取原材料加工增值。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吕店现象”对土地承包政策不变的旱作农业区实施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河南日报记者任爱熙宋朝黄红立
12月18日,洛阳的杜先生再次到伊川县吕店镇吕店村村民叶存现家买小米,67岁的叶存现不好意思地告诉杜先生:真没法再给你碾米了,家里现在只剩下不足300斤谷子了。
每年一进入腊月,叶存现都会去一趟郑州,给生活在郑州的几家亲戚和一起当过兵的几个战友每家送20斤小米过年。
谷,耐贮藏、营养高、可入药。在我国历史上,“米油”曾经是缺奶新生儿的生命护佑。
叶存现说:“自从吃了我送的小米,我的几个战友非要出钱让我给他们种谷子不可!”
2021年,吕店镇谷子种植面积达40000亩,占全县谷子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
作为一种小杂粮,“吕店小米”“伊川小米”已经成了农家厚礼。
把谷子碾成小米 小农户不用花钱
除了紧邻吕店镇的伊川县小米产业园区,一些村还留有机器碾米小作坊。
“我平常碾米,是不用花钱的。”叶存现说,1斤谷子能碾7两米,加工户落的是谷糠,他们把谷糠卖给养殖户,比收农户的加工费挣钱多。
2021年,叶存现家种了4亩谷子,2亩春播谷子、2亩夏播谷子。今年春旱,浇不上水,春谷缺苗,产量受点影响,不过总体还行,亩产都在600斤以上。
当地的春谷收购价格在每斤2.9元上下,夏谷便宜些,每斤2.5元左右。
“谷种是米业公司通过村里给我们的,不花钱;播种也是米业公司或者村里安排的机器,也不花钱;收谷子时,米业公司的人把车开到地头收谷子,七八成农民都把谷子卖给了米业公司,但我不卖给他。”叶存现有自己的小九九:他不花钱就能把谷子碾成米,米最少能卖6块钱一斤,合每斤谷子4块多钱了。
对叶存现的做法,米业公司没有意见吗?
连片种植的谷子 每亩地财政补贴100元
“米业公司能有什么意见?种子钱最终不是他们出的!”吕店镇党委书记叶占芳说。
干旱、贫瘠的伊川县丘陵山地富含硒,伊川依托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根据当地农民的传统种植习惯,培育了两个农业品牌产品:富硒小米和富硒红薯。
县里的这笔补贴,每年年底谷子收获后才发放,镇里发愁,好在小米加工企业为了获得稳定、优质的粮源,愿意先出钱购种安排播种。
什么样的谷子产量高、哪个品种适合本地种植、什么样的小米口感好,小米加工企业对此更上心。企业采购谷种后,直接和村级经济组织对接安排连片种植。种谷子时,就确定了收获面积和最低收购价格,之后对间苗、植保、收割等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
年底,村里报数据,镇政府统一和企业结算谷种钱和播种费用:谷种一亩地15元,播种费一亩地35元,镇政府用县里补贴的每亩100元支付。
与国家发给农户的种粮补贴直接到户不同,县里的产业发展补贴资金在吕店镇被“物化”,这种“物化”调动了农户种谷子的积极性,也实现了农户与现代化农业的有机衔接。
结果是:政府一手托企业,一手托小农户,只引导不强迫;企业靠优质服务吸引粮源,但不能垄断收购价格;农户可以直接卖谷子给米业公司,也可以自己二次加工增收。
连片种植 让村集体经济组织也“有利可图”
小米加工企业提前介入谷子种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也“有利可图”。
吕店镇姚沟村党支部书记姚社群说,村里每协助企业收购一斤谷子,企业给村集体经济组织付一毛钱服务费。
2021年,姚沟村种植谷子1200亩,平均亩产在600斤以上,总产超80万斤,70%卖给了小米加工企业,一斤一毛钱,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5万元。这笔钱成为山区农村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径之一。
吕店镇的“连片”概念是50亩,为了连片,村干部积极性很高。
有个村民“死犟”,非在他家的4亩“面条田”里种玉米,村干部找他做工作,他说:“地是我的,我想种啥种啥。”
再找他时,他说:“你们想让我种谷子,中啊,你们给我种吧!”
村干部得了这句话,还真把他的3亩地种上了谷子,整个生产过程都是村干部“义务劳动”完成的。
这个村民年底打工回来,村干部上门给他送来卖谷子的3000块钱,他非要请村干部吃顿饭。
往年,姚沟村种青贮玉米,每亩能卖650元,今年种谷子,亩均收益翻番。
姚沟村村民姚红军把种谷子得出的结论发在了小视频上:听干部的,没害处!
不强求农户把土地流转出去
2021年,吕店镇种了40000亩谷子,覆盖全镇6000多户农户,占全镇农户数的三分之一,其中有2.2万亩被确认为连片种植,覆盖农户1800户。
以前,吕店镇也尝试引进资本,大面积流转土地,完成规模化种植,但调查走访时发现,农户普遍反对别人来“包地”,一些长年在外务工的农户,任凭一分钱不要,让亲戚或邻居种,也不愿意把地包给别人。
极其分散的丘陵地区的“面条田”,相对于目前每斤2.5元左右的谷子价格来说,种植谷子人工成本高,流转土地靠机械化种谷子获利不现实。
姚沟村53岁的赵伊川种了50亩谷子,已经是当地的种田大户了。他50亩地的构成是:自有10亩,不要钱流转过来5亩,一亩100元流转费的20亩,一亩50元到80元流转费的15亩。
赵伊川说,人家把地给他种,是觉得地荒了太可惜,关系好,大多不说钱,最多说“一年弄几斤小米吃吃就行了”。
22000亩土地中,“赵伊川式”流转种植面积是2000亩,其中超过100亩的有2家,超过50亩的8家。
流转土地种植谷子面积最大的是400亩,这个流转大户是吕店镇政府。
镇政府是全镇最大的流转土地种谷户
吕店镇域内有一个国有农场,农场的400亩连片地被镇政府流转过来种谷子。镇政府种谷子不图挣钱,是让农户“看”的。
中杂36、济谷20、豫谷35、浙粟1号,2021年,400亩的谷子栽培示范基地林林总总种植了全国60多个谷子品种,被称为“谷子露天博物馆”。
整地、精播、植保、机收,每个关键节点都有国家级、省级的谷子育种、栽培专家在现场指导,每次专家到场,都是村民“问这问那”的现场会。
种了多年谷子的吕店人在这里看到:比人还高的浙粟1号,谷子真能机收了,亩产真的能超过1200斤!
这么大片的谷子地很快就成了网红打卡点,网络上高密度的“狂轰乱炸”,造就了吕店“金谷小镇”的美名。
配一台播谷机 要给村民播种200亩
谷子播种机一台7000元,农户种十亩八亩谷子买一台成本太高。
谷子播种就那么几天时间,晚一天就可能减产。
结合农机购置补贴和县财政的产业发展补贴,吕店镇给各村有拖拉机的农户免费配置谷子播种机,附加条件是:每台播种机每年要为本村村民播种200亩,费用由政府承担。
在政策支持下,近两年,吕店镇购置谷子精播机40多台。
谷子机播的行情是每亩35元,不管是政府出资购置,还是村民个人购置、企业出资购置,政府要的是适期播种。
这种模式,综合获利的是农户,农机保养、维修还要专责到人,对政府来讲后期是“零成本”。
每台播种机当年完成200亩的免费谷子播种后,来自政府的补贴即可回本,之后,播种机归农机合作社或农机手所有,以后每年在谷子播种季节优先为辖区内的农户服务,其他季节可播种小麦、花生等。
丘陵山地的“面条田”是无法像平原地区一样嬗变为“一望无际”的,形成规模后降低生产成本的路径是农资的大批量采购。
批量采购化肥成本降低超过10%,无人机植保也可以砍价,机收能从每亩80元降到每亩65元。
包括补贴、优惠,吕店镇谷子方每亩种植成本降到了300元左右。2021年,吕店谷农卖谷子每亩纯收益是1130元。
丰收减损是小农户的传统美德
一亩谷子有3万多穗,不管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还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描述的都是谷粒小。
科学的说法:谷子的千粒重约为3克。
正因其“微不足道”,谷子和芝麻机械化收割的难题近几年才得以解决。
秋收时,符村村菜园村民组的袁盘丝到示范基地参观机收谷子,看来看去,她得出结论:机收抛撒太多,太浪费,可惜。
她决定手工收获自家的4亩谷子,传统收获方式是:掐谷穗。
“我这身体不比年轻时候了,不过一天掐一亩谷穗不成问题,哪怕一亩我多收二三十斤呢,也比浪费到地里强!”袁盘丝骨子里节俭。
每掐一穗谷穗都要弯一下腰,掐一亩谷穗,袁盘丝至少弯腰3万次。
几千农户的“面条田”种成了谷子万亩方,田挨田、埂靠埂,谁家的庄稼好不好一眼就看出来了。
温沟村村民温总平说:谁家的谷子地里草多了,一家的人脸都没地方搁。
农民勤劳俭朴的美德在这里传承,传统农耕文化在这里持续光大。
小农户依然是粮食安全的主体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2.2亿户小农户,户均耕地7.8亩,人均耕地正好是一亩三分。
吕店镇的数据是:全镇38个村,有13个村的名称有丘陵山地的标志性汉字“沟”;户籍人口70688人,常住人口4万多;耕地67579亩,户数19680户,其中标准小农户占一半。
即便是种谷大户,他们也有更多时间在周边、到县城、去洛阳务工。
吕店镇镇长康君魁说:空闲时间,村民外出务工一般都是早上拼车走晚上回,女工一天至少80元,男工一天挣二三百块钱是常事,真正来自农业的收入占比不高。
作为旱作农业区适宜生产的杂粮,谷子能果腹,就是粮!
翟沟村党支部副书记翟社堂这样理解:中国碗要装中国粮,农民自家的饭碗肯定要保证装上自家的粮,这样才能稳住神、安下心。
2021年,吕店镇夏粮总产3800万斤,秋粮总产4400万斤,其中谷子占秋粮比重的53.7%。全年粮食总产8200万斤,全镇7万人,按人均年消耗粮食400斤算,吕店镇一年收获的粮食可装满2.5个同等规模乡镇人口一年的饭碗。
用心用意引导小农户种好“面条田”,是初级农产品供给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