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尊龙凯时网址 新闻 综合要闻

河南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尊龙凯时网址

发布时间:2022-06-06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

“麦客深知六月天,披星戴月向北赶。”麦客,俗称“赶麦场”。曾经的他们,戴着草帽,拿把镰刀,刀把上绾一个包袱装干粮,肩上再搭一方油布毛巾,靠一把镰刀走四方。他们割麦,首先为一口饱饭。

今天,麦客装备升级,成了家喻户晓的“铁麦客”。他们驾驶大货车载着联合收割机,浩浩荡荡“收割”全国,靠着勤劳的双手致富。

6月2日,新阳高速汝南收费站,下桥口处车辆排起了队。队伍中的机手陈松华完成了安徽阜阳的麦收作业,折回老家汝南县古塔街道汪庄村收自家的麦子。

“今年麦收碰上疫情防控,检查手续多了,但并不误时。”说话间,陈松华向工作人员展示了自己的“两码”“两证”,登记个人和车辆信息后,直奔麦田。

汝南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高速口跨区作业接待站工作人员介绍,跨区作业机手的车辆都会登记,他们利用信息平台及时了解各乡镇缺机情况,对外来农机统一调度,“保证每一块麦田都有机器收,每一块麦田都能及时收获”。

麦浪金黄,麦香氤氲。42岁的陈松华2015年便成为跨区作业机手,每年都走南闯北,机收经验丰富。

“由于机械本身和操作方法等问题,从前小麦机收损失较大。倡导节粮减损后,咱就换了新农机,收麦也更讲究了。”陈松华说,“麦子长得稠、穗大颗粒多,机收时就走慢些,转弯时半径小些;晌午头收麦掉籽少、麦糠少。”

颗粒归仓,减损就是增收。同为资深麦客,56岁的肖国法是汝南县三桥镇唐寺村人。老肖回忆,从前靠人工收麦时,麦收季长达一个多月,“麦熟一晌,真等不起!况且还得经过装卸、打场等工序才能脱粒,每一步都有损耗。”

“如今机收麦子更是个技术活。据天气温度看干湿,由小麦长势判断容重,精准调节收割机筛片、转轮松紧、驾驶快慢。精细化收割,每亩能减损20多斤。”肖国法感慨,“老乡多一份收成,国家粮食安全也多一点保障。”

全省小麦种植面积8500万亩,按照去年河南夏粮总产量计算,机收损失率降低1个百分点,就等于增产7亿多斤小麦。

收完老家的麦,陈松华又要一路向北“赶场”。和老陈一样,每年3月初到11月中旬,仅汝南县就有3万多名麦客,以“夫妻档”“父子档”等形式,驾驶1.2万多台“铁牛”,由南向北,一路走,一路收获小麦、水稻、油菜、大豆,足迹遍布海南、云南、四川、黑龙江等20多个省市。驻马店又称“天中”,因当地麦客出道早、技术好、人数多,收获地图覆盖全国约二十分之一的土地,“天中麦客”名扬天下。

“老家粮食品质咋样,麦子自己会说话。”这些年,陈松华从南到北“逐浪”收割,对各省小麦产量和品质了如指掌。“咱河南的麦子就是好。”他说,“收割机满仓1800斤,咱这儿1亩多就灌满了。”

“芒种不种,再种无用。”此时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但随着联合收割机数量增加,农机作业收益下降成为不争的事实。

“过去是‘人等车’,现在是‘车等人’。”肖国法说,“2018年以前,全村才十来台收割机,现在发展到400多台。往年出去半年能‘收割’回20多万元,现在也就十几万元。”

风餐露宿,麦客赚的都是辛苦钱。非常之年,跨区作业的他们面临新“烦恼”。

“油价涨得厉害,利润空间在不断压缩。”肖国法算了一笔账,收割1亩麦60元左右,油钱就要20元,再加上人工和机器损耗,一年得少收好几万元。“此外,各地自有农机增多,长途跋涉异地收割,供需对接的传统渠道收窄,需进一步优化升级。”

对此,汝南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主任王华认为:“要进一步拓展麦客产业链,同时组建更为专业的跨区服务队。”汝南县副县长徐永辉介绍,目前,汝南与全国100多个县建立了联系,正在构建农机跨区作业信息服务平台。

紧跟时代潮流,“铁麦客”也在悄然“升级换代”。

换挡、转向、升降,肖国法的儿子肖怀正在安徽临泉收麦,与父辈不同的是,“机二代”的他认为这份工作苦中作乐其实“很潮”。他将沿途麦收作业的实况在抖音直播,收获一大批“铁粉”点赞:“这真是麦收全国的新时代青年!”“逐梦麦田的身影真美。”“开的是收割机,挑起的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金扁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