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去年播种期间受秋汛影响,播种时间普遍推迟,今年出苗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夏粮丰产面临一定的压力。针对当下黄淮海地区冬小麦促弱转壮行动,特提出如下春季机械化管理技术指导措施:
1 追肥
针对冬小麦不同苗情,利用撒肥机、灌溉植保一体机等开展追肥作业,保证追肥均匀。对底肥不足、叶片发黄、长势较弱的麦田,可在返青期每亩追施10公斤左右尿素,促进次生根生长,促弱转壮,增加分蘖保成穗;对生长基本正常、群体适宜麦田,可在起身期结合灌溉每亩追施15公斤左右尿素,以促进穗花发育,培育壮秆大穗。
追肥时,应选择当地适宜的追肥机具和追肥方式。机具要具有良好的行间通过功能,而且施肥量易于调节;可采用机械撒肥、水肥耦合施用等追肥方式,在有条件或有需求的情况下,可采用无人机追肥。
(1)撒肥机追施:根据不同地块或地域要求,采用不同类型的撒肥机对冬小麦施用颗粒肥、厩肥等。在撒肥过程中,撒肥量应满足冬小麦对营养的需求。为获取需要的施肥量,在施肥过程中要考虑纵向重叠和前进速度的变化;不同施肥装置对不同排量规定值、前进速度和肥料种类的施肥量之间应相互匹配;若撒肥机的动力来自于拖拉机后输出轴,牵引式撒肥机禁止机器转弯,防止损坏传动轴;在施肥过程中保持机器匀速行驶,确保均匀抛撒肥料,不出现断肥的情况。
(2)水肥耦合施用:根据冬小麦生长、土壤肥力状况等确定肥液浓度,避免作物肥害或施肥不足。水肥耦合作业时,不要提前将肥料撒到地表,以防区域施量不匀,造成烧苗。对于滴管系统,系统首部推荐选用泵注式施肥装置,田间小区可采用压差式或文丘里式施肥器。在常规肥料的基础上,按照冬小麦需肥规律配置无沉淀、速溶的专用肥,水不溶物应≤0.5%。施肥前,先滴清水20-30min,待土壤湿润后开始施肥;施肥期间及时检查,确保滴水正常;施肥结束后,继续滴清水20-30min,将管道中残留的肥液冲净。对于喷灌系统,建议采用注肥泵等注肥系统,进行喷灌水肥一体化追肥,施肥结束后宜进行灌水深度为3-5mm的清水淋洗。
(3)开沟追施:追肥时最好选用与播种时机型配套的追肥机具(追肥机、条播机等)进行化肥开沟浅施。肥料直接施入距离冬小麦根部8-10cm的范围内,利于根系直接吸收;追施深度以4-8cm为宜;保证追肥位置的准确以免开沟损伤麦根或肥料烧伤麦苗;追肥完成之后进行覆盖镇压。
追肥机排肥装置可靠,施肥量可调;追肥机作业前应检查排肥量、追肥位置准确率、排肥均匀性和断条率、肥料覆盖及伤苗情况等。作业时要注意对行作业,以免损伤小麦植株;密切注视排肥软管内输送情况,若发现堵塞应及时排除,并查出漏施地段进行补施。及时添加肥料,箱内肥料不得少于肥箱容积的1/3,肥料不得混入杂物,以防结块堵塞和损伤排肥器。
2 施药
(1)喷雾机喷药:冬前未及时进行杂草秋治的地块,可在冬小麦返青至起身期及早进行化学除草。早春气温波动大,实施麦田化学除草应选择晴好天气,于上午10点至下午4点采用喷杆喷雾机进行化学除草。合理选择喷杆喷雾机,采用喷杆喷雾机进行防治作业,做到均匀喷洒,不漏喷、不重喷,以防出现药害;交接行重叠量不大于工作幅宽的3%,同一地块同种作物应在3天内完成一遍作业;风力超过3级、露水大、雨前及气温高于30℃等情形下不宜作业。
(2)无人机喷药:冬小麦返青拔节期以防治条锈病、纹枯病为重点,可采用植保无人机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的防控策略,实施科学防控。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组织开展植保无人机大面积应急防控,做到同类区域防治全覆盖。在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作业过程中,植保无人机可适当降低作业高度和作业速度,以增加麦株根基部着药量;病害发生较重的田块,可隔7-10天进行第二次防治。无人机应在环境温度0-30℃,风力不大于5m/s的气象条件下作业。作业时,应考虑侧风的影响,来回的飞行速度和药量应一致,避免重喷漏喷;无人机飞行高度应保持在作物上方1.5-3m;无人机的飞行速度应根据农艺要求的每公顷施药量选择,但不应高于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值。在无人机施药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3 灌水
根据苗情和墒情,浇好拔节水,建议三类苗在返青期浇水,二类苗在起身期浇水,一类苗在拔节期浇水。建议采用“小白龙”软管输水 小畦或窄畦灌溉和滴、喷灌等措施进行春灌。
(1)畦灌:畦面坡度控制在0.1-0.5%,畦埂高度15-20cm;畦宽应与农机具作业要求相适应,一般为2.8-3.5m;根据土壤质地、坡度和入畦流量等确定畦长,井灌区砂土畦长40-60m,壤土畦长50-70m,粘土畦长60-80m,渠灌区畦长可适当增加,入畦单宽流量3-6l/(s∙m)。为使畦田灌水均匀,建议七成到八成封口。为提高灌水均匀度,可将单个畦田灌水分成2-3个时段,中间的间歇时段用于其他畦田的轮灌。
(2)管灌:采用地下管道输水与管道灌溉的地区,低压管道将水从水源输送到田间后,建议采用“小白龙”软管输水 小畦或窄畦灌溉。灌溉支管间距50-150m,给水栓间距50-100m。建议气温在0℃以上时进行灌溉,以避免软管断裂。为缩短灌水线路,扩大控制面积,地势较平坦的灌区,可沿田间道路铺设软管,在老灌区,可沿原有土渠或顺耕作垄铺设。浇地顺序一般是先远后近,先高后低;田间灌水过程中采用脱节分段法,浇完一段地,抽掉一节管。为了使用方便,软塑管每节长度一般根据地块大小和畦田长短而定。应该注意输水管与水泵流量和压力的配套,避免泵出水流量过高而导致爆管。
(3)喷灌:具备喷灌条件的地区和经营主体,可采用机组式喷灌和管道式喷灌系统进行灌水,为降低能耗、提高灌水均匀性,机组式喷灌宜采用低压喷头。喷灌系统工作温度建议在4℃以上,风力4级以下。水泵及喷灌机启动时,为防止水锤现象,闸阀稍开启即可,当输水管充满水后再全部打开闸阀,直至所有喷头喷水正常;调节闸阀开度,以调整入机压力至系统额定工作压力,保证喷灌均匀性。根据灌水总量和土壤质地、地面坡度控制喷灌强度,推荐砂土喷灌强度20mm/h、壤土12mm/h,粘土8mm/h,坡度大于5%时,喷灌强度应降低20-30%。
(4)滴灌:滴灌系统可选用不同类型滴灌带,滴头出水量2-3l/h,滴头距离30-40cm;滴灌带间距60-90cm(土壤质地轻的取小值),一条滴灌带控制灌溉4-6行小麦。根据水源水质情况,在系统首部选配离心式、滤网式、叠片式或砂石介质式过滤器进行过滤;每次滴灌前要检查管道接头、滴灌管(带),防止漏水,如有漏水要及时修补;及时清洗过滤器,定期对离心过滤器集沙罐进行排沙;定期检查、及时维修系统设备。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研究室 [安晓飞 黄兴法 何勋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