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尊龙凯时网址 新闻 综合要闻

河南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尊龙凯时网址

发布时间:2019-09-02  信息来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8月2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发布会,邀请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保仓,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万里出席发布会,围绕“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谱写‘三农’出彩篇章”作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方启雄: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天是河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三场,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了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先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保仓先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万里先生,请他们围绕“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谱写‘三农’出彩篇章”作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我是省委宣传部方启雄。

首先,请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先生介绍情况。

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这70年是河南农业农村发展史上波澜壮阔的70年,亿万中原儿女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砥砺前行、务实重干,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出彩中原奋力迈进。

70年来,河南实现了农业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重大跨越。坚持打好粮食生产这张王牌,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解决了河南1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同时每年调出约400亿斤原粮及加工制成品,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全省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142.8亿斤,到1978年的419.4亿斤,增加到2018年的1329.8亿斤,增长8.3倍;人均粮食占有量由1949年的171公斤,增加到2018年的609.7公斤,增长2.6倍。粮食产能大幅提升。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开展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变“望天收”为“吨粮田”,颁布实施《河南省高标准粮田保护条例》,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163万亩。开展“四水同治”,实施10大重点水利工程,全省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910万亩。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小麦、玉米等多个品种培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农业供给质量大幅提升。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推动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位,花生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位,畜牧业产值居全国第二位。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全省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覆盖,农机总动力超过1亿千瓦、居全国第2位。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250家,涌现出了双汇、思念、三全、好想你等一大批全国知名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省工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河南已成为全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大省。

70年来,河南实现了农村面貌由贫穷落后向繁荣振兴的重大跨越。坚持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农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乡风文明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不断加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全省85%的县市实行城乡一体化保洁,8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群众对村庄环境的满意度连续三年达到80%以上。积极开展厕所革命,做好农村户用厕所改造,2018年全省完成200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今年再完成300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按照“四美乡村”标准打造1000个示范村,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整体提升。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全省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3.8万公里,农村公路从建国初期的土路、泥路发展到1978年全省县乡公路不到2万公里,一直到今天,通车里程达到23.12万公里,今年年底前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100%通客车。全省集中供水人口达7207万人、集中供水率89%,其中自来水覆盖人口7126万人,85%的村用上了自来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全面完成贫困村电网改造任务。乡村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发挥群众参与治理主体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职能下乡,推进服务下乡,确保政府管理无盲点、服务无空白。鼓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积极搭平台、建机制、强服务,让社会治理触角延伸到乡村“最后一公里”。

70年来,河南实现了农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的重大跨越。坚持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探索建立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效机制,不断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农民收入持续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7年超过城镇居民,2018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31元,城乡收入比缩小到2.3:1。农民消费水平持续提升。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0392元,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全省农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22.32台、空调94.28台、移动电话262.71部,农民生活逐步步入现代化。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提升。84.8%的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城乡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医保制度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9.02%。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85.3%的行政村建有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70年来,河南实现了城乡关系从二元分割向融合发展的重大跨越。坚持通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要素流动更加自由。大力改革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从户籍上真正打破城乡“边界”,基本实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零门槛”,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推动外来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十三五”以来,全省累计新增城镇人口1233万,发放居住证230万张。引导资金资本进入农村农业,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全省涉农贷款余额快速增加,2018年增长10.3%。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更加健全。大力缩小城乡工业品和农产品价格“剪刀差”,采取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制订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措施,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返乡创业力量更加强大。健全乡村人才培养、吸引、流动和激励机制,全省已累计130多万熟悉市场需求、掌握生产技能、积累经营经验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动就业814万人,促进了人才回归、技术回乡和资本回流,实现了“输出一人致富一家”打工效应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创业效应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要素。

70年来,河南实现了农村改革从重点突破向全面深化的重大跨越。坚持把农村改革作为解决农村社会基本矛盾的关键一招,着力破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弊端,不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释放新活力、注入新动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重点放活土地经营权,全省适度规模经营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62%。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河南省是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省份,全省99.25%的行政村完成清产核资,共清查核实资产2695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862亿元。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进一步加快,确保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民持续受益。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壮大。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引领者,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28万家,其中家庭农场5万家、农民合作社18万家。积极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发展增值收益。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当前河南“三农”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工作和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方启雄:

感谢申厅长精彩的介绍。

现在,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就本次新闻发布会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请记者朋友在提问前,先通报一下自已所代表媒体的名称。现在开始提问。

农民日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就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发表重要讲话,请问,河南是如何贯彻落实的?

申延平:

4月28日,省委召开十届九次全会,对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制定实施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省上下吃透精神,把准方向,抓住关键,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河南落地生根。

一、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住耕地红线保粮田,提高土地质量拓产能,用好现代化手段增产出,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成果转化,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确保粮食产能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以结构优化提升竞争力,以品牌塑造提升竞争力,以龙头带动提升竞争力,以“三链同构”提升竞争力,进一步筑牢大粮仓、丰富大厨房、做优大餐桌。

三、树牢绿色发展理念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乡村规划编制引领,抓环境修复保护促进“生态美”,抓人居环境整治促进“生活美”,抓土壤污染防治促进“生产美”,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每年高质量打造1000个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

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

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实现全省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到2025年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2%。开展“四水同治”,实施10大工程,年供水能力达到300亿立方米。加快乡村信息、流通网络,补齐美丽乡村建设的突出短板。

五、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

以党的建设为核心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实施党支部“堡垒工程”和村党组织书记“头雁工程”,开展党员队伍质量提升行动。持续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六、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

抓住人、地、钱等关键环节,聚焦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民和集体的关系、农民和市民的关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金融创新,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央广网记者:

刚才您提到了咱们河南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请问,河南今后要如何发挥粮食生产这个优势,在粮食生产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申延平: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河南粮食生产,2014年在河南省视察指导时强调,“粮食生产是河南的一大优势、一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今年,又指出河南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河南省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深入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今年全省夏粮总产749.08亿斤,较上年增加26.34亿斤,夏粮面积、总产、单产均居全国第一,对全国夏粮增产贡献率达到45%。秋粮面积继续稳定在7000万亩以上,长势良好,有望再获丰收。

下一步,河南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稳步提升粮食综合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一、保粮田

将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耕地面积稳定在1.2亿亩以上,基本农田稳定在1.02亿亩以上,确保“农地姓农,农地农用”。

二、保产能

将把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新建与提升并重,启动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590万亩,力争到2025年全省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到8000万亩,把更多的“望天收”变成“高产田”。

三、保效益

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水平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树立大食物观,实现农业的优质和高效。

河南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现在农业的比较效益还是比较低。请问,下一步河南省将如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保仓:

这些年,河南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比较明显,但是农业“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下一步,我们将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一、抓好高效种养业转型发展

以“四优四化”为重点,着力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优质蔬菜、优质花木、优质茶叶、优质食用菌、优质中药材、优质水产品等十大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推动实现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到2025年,全省十大优质特色农业产值达到6500亿元以上。

二、抓好绿色食品业转型发展

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四化”方向,推进面、肉、油、乳、果蔬“五大”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开展企业升级、延链增值、绿色发展、质量标准、品牌培育“五大”行动,不断提升食品产业质量效益。到2025年,规模以上面制品、肉制品、油脂制品、乳制品、果蔬制品营业收入分别达到3500亿元、3500亿元、700亿元、500亿元、400亿元,持续巩固农产品加工大省的优势地位。

三、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

省委、省政府支持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条留在县域。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新时期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用四年的时间建设1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建设一批市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到2025年建成以国家级为龙头、以省级为骨干、以市县级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

大河报记者:

如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大家都很关注。请问,对这个问题,河南省有什么考虑?

刘保仓: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吃得安全、优质、营养、健康,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安全优质的农产品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近年来,我们一手抓农业标准化生产,一手抓执法监管,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共创建国家级安全县13个,省级农业地方标准达到562项,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农产品监测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下一步,我们将在严格落实“四个最严”上狠下功夫。

一、最严谨的标准

坚持用标准提质量,以标准促安全。抓标准体系完善,抓紧完善全省优势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今年要组织制定省农业地方标准100项。抓标准化生产,抓好农业标准化技术应用,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加快中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推行国际先进的标准和技术。抓农产品质量认证,积极完善质量标识制度,支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增加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

二、最严格的监管

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全链条的监管制度,严把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道关口。抓源头管控,加大产地质量保护力度,推进农产品生产区域分类管理。抓监测预警,开展例行监测、重点监测,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农产品不合格问题。抓追溯管理,完善追溯管理制度,推动省级追溯点建设,加快电子追溯进程,尽早实现追溯一张网、监管一盘棋。抓安全创建,加快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

三、最严厉的处罚

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健全完善“检打联动”机制,通过强化农资打假、随机抽查、案件查处,加大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构建多方参与的共治格局。完善有奖举报制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对一些达不到农产品安全标准,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该查处的要查处,该曝光的要曝光,该取缔的要坚决取缔。

四、最严肃的问责

坚持谋发展必须谋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全,保民生必须保安全,加快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权责一致、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尽职免责”的责任体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绩效考核和相关督导检查,督促党政领导干部把分内职责扛起来、落实好,对失职渎职、造成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的,必须严肃追责问责。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障老百姓一日三餐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也欢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监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如何让“钱袋子”鼓起来,是农民朋友最关心的话题。请问,对下一步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有什么具体举措?

申延平: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这些年,河南省农民收入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的势头。

从收入构成分析看,农民收入主要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四个部分。下一步,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文章”,让农民“钱袋子”更加鼓起来。

一、围绕提高经营性收入做文章

目前,河南省农民经营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34.6%。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让农民从种植养殖环节得到更多收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产品就地转化升值,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从农产品加工增值中获得更多收益。

二、围绕增加工资性收入做文章

河南省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为38.6%。下一步,一方面,顺应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发展趋势,鼓励农村劳动力到城镇转移就业,2018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2995万人次,居全国第一位。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让更多农民到城镇能就业、稳得住。另一方面,加快乡村产业发展,鼓励农民工返乡下乡创业就业,目前全省返乡下乡创业人员137万人。还要进一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让更多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三、围绕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做文章

河南省农民转移性收入占比为25.2%。下一步,随着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作用,健全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举措,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围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做文章

河南省农民财产性收入占比为1.6%。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进一步释放农村发展活力,让农民从资源资产经营中获得更多收益。8月26日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集体可以把集体的建设用地直接出让、出租用于建设,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扫除了制度性障碍,能够为农民直接增加财产性收入。

香港商报记者:

在实施乡村振兴的20个字总要求里面,生态宜居是关键。请问,河南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推进情况如何?下一步有何考虑?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万里: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王国生书记、陈润儿省长亲自安排部署,连续两年将其纳入省重点民生实事,各地各相关部门积极行动,合力推进,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省配备保洁人员19.3万、占农村人口3.5‰,85%的县建立了城乡一体化保洁机制。农业生产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82%,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活污水治理开了好局,全省27.7%的乡镇政府所在地、27.4%的风景名胜区、17.2%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村庄建有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去年完成200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今年上半年又完成152万余户。全省涌现出了信阳郝堂村、焦作莫沟村、三门峡北营村、安阳庙荒村等一批“四美乡村”。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了村容村貌,美化了生态环境,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吸引了大量农民工返乡创业,进一步坚定了农民群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信心决心。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不断落实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

一、突出工作重点

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长效保洁机制,确保到2020年底,全省90%以上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推进城乡结合部、乡镇政府所在地、水源地、旅游风景区、中心村等5类村庄污水管网建设,探索不同类型村庄污水处理模式,逐步提升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加快“厕所革命”,确保年底前完成300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抓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面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实现清洁生产。扎实推进“三清一改”,着力提升村容村貌。

二、开展示范带动

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每年打造一批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积极开展“美丽小镇”建设,引导群众创建“五美庭院”,带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整体提升。

三、强化政策支持

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建立健全政府、金融、社会和农民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推广在厕所革命、污水处理等方面更适合农村的新模式新技术。

四、强化农民主体

始终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贯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过程,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新农民参与引导机制,采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农民投工投劳参与建设管护,让群众真正成为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者和维护者。

河南手机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请问,河南省农村改厕情况如何?下一步将如何推进?

马万里:

小厕所,大民生。河南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厕所革命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列入民生实事。加强领导,动员群众,科学组织推进,严把产品质量关、施工质量关、验收质量关。2018年全省用于户厕改造的各类资金近30亿元,完成200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覆盖了达到了56.5%;今年上半年完成152万户改厕任务,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完善政策举措,在确保改厕进度的同时,突出抓好改厕质量和后期管护服务,坚决打好农村厕所革命这场硬仗。

一、抓任务落实

加强工作指导,强化工作调度,抓好投入保障,抓紧推进实施,确保今明两年各完成300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工作目标。到2020年,实现全省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

二、抓质量管理

坚持好字当头、质量优先,严格落实改厕各环节质量要求及监管责任,认真开展“回头看”活动,对已经完成改造的户厕逐一开展排查,确保每一户改厕都质量优良、使用有效、群众满意。

三、抓后期管护

强化“三分建设、七分管护”的理念,建立健全厕所设备管护机制,配套建立相应维修服务体系和粪污收集利用体系,做到设施坏了有人修、管道堵了有人通、粪污满了有人掏,确保厕所正常使用,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河南新闻广播记者:

我了解到,今年咱们河南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推进试点。请问,河南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情况如何,对下一步有什么考虑?

申延平: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继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重大制度创新之后,中央部署的又一项管长远、管全局的重大改革。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审议改革方案,连续4年将这项改革列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年度工作要点,坚持系统谋划,高位推动。

从推进情况看,各地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明晰了集体产权

摸清了集体家底,明晰了乡、村、组不同层级的集体产权,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99.25%的行政村完成清产核资,共清查核实资产2695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862亿元。

二、盘活了集体资产

试点地区积极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激活了闲置的集体资源资产,实现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三、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通过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建立了集体收益分配机制,农民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提升了群众参与积极性。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成立集体经济组织9362个,量化资产总额506亿元,确认成员身份1861万人,累计分红14亿元。

四、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

各地探索了资源开发型、物业租赁型、资产盘活型、乡村旅游型、农业生产型、联合发展型等多种新型集体经济模式,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做好清产核资总结验收。加强部门联动,确保资源性资产清查结果的准确性;开展清产核资验收工作,按期保质完成清产核资任务。二是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全面推进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等工作,确保今年12月底前60%以上行政村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集体经济组织;明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是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总结集体经济发展成熟模式,推动各地通过多种途径发展新型集体经济。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分4年扶持5000个左右的行政村,到2022年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加强资金项目支持,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融资、担保政策及用地政策,为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营造良好环境。

方启雄: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