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尊龙凯时网址 新闻 综合要闻

河南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尊龙凯时网址

发布时间:2018-10-30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

三夏时节,麦浪滚滚,大型联合收割机驰骋在丰收的田野里抢收小麦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河南作为全国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改革开放以来,粮食生产连续跨上3000万吨、4000万吨、5000万吨和6000万吨4个大台阶,全省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1/10的粮食。

40年来,河南粮食生产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业机械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我省农机总动力发展超过1亿千瓦,比1978年增长6.79倍,居全国第2位;拥有拖拉机363万台,居全国第1位,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6万台,居全国第1位;100马力—120马力大型拖拉机已成为主要发展机型;联合收获机械达到28.3万台,增长280倍,居全国第1位,大功率、大喂入量机械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从无到有,累计投入达151.7亿元,拉动农民购机投入近400亿元。

当前,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小麦机播、机收水平均稳定在98%以上,玉米机播水平95%、机收水平83%,水稻机收水平83%;机械耕整地做到了应耕尽耕;经济作物、畜牧养殖、设施农业机械化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进入了机械化为主的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农业机械化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态势更加趋显,河南农机化发展又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

顺势而为三个阶段见证时代变迁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农机系统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支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经历了改革调整、机制创新、全面推进三个阶段。

1978年—1993年为改革调整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为起点,农民获得了购买使用农业机械的自主权,从而改变了只有国家、集体经营农机的格局,逐步形成了国家、集体、农民个人和联合、合作多种形式并存的新局面,形成了以小型机械为主的发展新格局。到1993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624万千瓦,较1978年增长1.75倍,农户拥有的农机资产占社会农机总资产的92%,农户经营农机的收入占农机经营总收入的90%以上。

1994年—2003年为机制创新阶段。1994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农业机械化进入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时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起步和农民打工潮的出现,广大农民尝试组织农机开展跨乡、跨县甚至跨省进行小麦机收作业,以小麦跨区机收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蓬勃发展,并迅速由夏粮生产向秋粮生产延伸,由收获环节向整地、播种、秸秆还田等环节拓展,探索了家庭经营条件下农机化发展新路,农机联合体、农机大户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应运而生。

2004年至今为全面推进阶段。2004年,以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颁布《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为标志,农业机械化踏上了全面推进的新征程。2007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2008年9月,我省颁布了《河南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2012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我省农机部门积极落实扶持促进措施,开展了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提升行动,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加快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加速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经营进程,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提升行动,农机由单一的为种植业服务向农林牧副渔各业以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各个方面拓展,农业机械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亮点闪耀农机化发展“出彩看河南”

“耕地不用牛、收割不用刀、喷药不下地、栽秧不弯腰”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现代农机装备已不仅是替代人工劳力、减轻劳动强度的生产工具,成为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革的重要推手,助推农业结构调整、产业链条延伸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跨区作业走南闯北。我省农机跨区作业发起于1993年,至今已经走过25个年头,全省联合收割机从无到有,发展到2018年的18.8万台,收割机作业面积达到7900多万亩,成为全国小麦机收会战的“主战场”和“首战场”。每年我省大面积机收作业结束后,大批收割机陆续奔赴山东、河北、内蒙古、天津等地作业,出省作业收割机总量在3万台左右。小麦跨区机收作业模式开辟了农业小规模家庭经营条件下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是我国现行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下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一大创举。

农机合作社蓬勃发展。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拉动和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我省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和粮食核心区建设,大力推动农机合作社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先进农业技术的集成应用、规模化推广,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机合作社达到6708个,入社社员14.5万户,服务农户558万户,合作社资产总额152.5亿元;拥有大中拖7.2万台,联合收获机械5.8万台,粮食烘干机895台,配套农具18.6万台套;年作业服务面积1.2万亩/次,年度总收入约84亿元。

信息化智能化方兴未艾。从2012年开始,我省农机部门积极探索互联网 、智慧农机、精准农机信息化建设,启动了“河南省农机跨区作业信息网络设施和智能调度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建设了“河南省智慧农机信息管理平台”,开发了手机终端app,实现了远程监控、调度、轨迹查询、面积产量计算等。大力开展土地深耕深松信息化监测建设,全省1300万亩土地深松作业,全部用上了信息监测平台和监测终端,实现100%信息监测。同时,许昌市、周口市率先在全省开展“互联网 农机”新型监管模式,建立了信息指挥中心,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实行远程监控。东方红lf1104-c无人驾驶拖拉机在我国智能拖拉机研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农机安全形势保持稳定。2005年,我省通过自主研发,建设了河南省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省网上办证、牌证查询等监理业务功能。积极开展“农机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免费农机安全监理”“安全生产月”等行业活动。截至2017年,创建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单位49个,岗位标兵42名,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单位39个,岗位标兵68名。全省农机事故明显下降,连续20多年未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生产事故。

补足短板迈向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围绕乡村振兴各领域、各环节找准切入点,围绕“转型升级行动”和“四优四化”找准突破点,顺应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玉米机收跨越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从1978年的100台发展到今年的8万多台,玉米机收由29万亩发展到4075万亩,机收水平从不到1%快速提高到86%。

花生机收实现突破。从2002年开始,在全省连续多年实施了花生收获机械化试验示范项目,对花生收获机具进行了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花生收获机具性能不断完善提高,机具的规格、型号不断增加。在补贴政策上,加大购机补贴政策支持,将花生收获机械作为重点发展机具,实行省级财政累加补贴,大幅提高了花生收获机械装备数量。2017年,花生机收面积达970万亩,机收水平达50.83%。在花生主产区正阳、唐河等县(市、区)建立部省级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大力推动花生收获机械化发展。

土地深松作业效果显著。从2011年开始,我省农机深松整地工作由点到面,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开展农机深松整地8300多万亩,其中安排作业补助资金近7亿元,累计补助作业面积2700余万亩。各地农机部门在技术模式、保障手段、监督管理等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通过示范带动,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土地深松积极性;通过技术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掌握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带头实施深松作业的农机人员;经过试验研究,建立了适应我省土壤特点、种植结构的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技术模式和机具配置模式;根据基层实际,探索总结了组织作业、面积确认、质量管控和资金兑付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农机化事业将辉煌历程镌刻在万顷田畴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河南农机将适应新要求,迈出新步伐,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为重要抓手,以“四优四化”为发力点,不断推进农机化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

网站地图